打造一個全新的機芯在現今瑞士製錶業是極為罕見的,回顧近40年的瑞士製錶業,至今還沒有一個品牌曾經從頭開始發展自己的機芯,這是項近乎瘋狂的革命性創舉,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成本和專業人才。對於以投資者主導的品牌來說,承擔這樣專案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因此,大多數的解決方案都是從現有的機芯供應商那裡取得通用機芯,加上現成的零件或是模組,調配出滿足品牌手錶所需的複雜功能與設計。
只能完全仰賴機芯供應商不穩定的供應機制、花錢卻是買來舊技術、同時還無法擁有屬於我們自己技術的知識產權,是我們展開這項不可能的任務的主要原因。七年後,我們發展實現了K1機芯,在在證明一個新品牌的確是有可能從頭開始開發全新的機芯。
在真正展開K1機芯研發之前,我們分析現今品牌在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在機芯上將面臨的挑戰,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專業研究後,我們意識到將機芯模組化可以大大地降低品牌開銷。這樣做是因為在非模組化機芯中一旦增加新功能的模組件,錶殼勢必得隨之更換,從而增加了品牌在錶殼上的庫存壓力。這種過時的方法往往導致品牌銷售人員需要推測最暢銷的產品可能是什麼,並且可能導致銷售不佳的商品庫存過多。目前品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水貨市場上拋售滯銷的商品藉以彌補損失。
我們著眼於改變這種傳統而且昂貴的機芯生產方式,透過提供五種核心基本功能:大日曆窗、日曆窗、動力儲存指示、小秒針以及中央大秒針,K1機芯將使品牌能夠創建多達18種不同面貌的變化,同時讓機芯厚度一致為4.95毫米。例如:在需求的情況下,於原有的大三針功能上增加動力儲存指示,讓日曆盤複雜化,卻依然能保持機芯厚度一致,從而使品牌擺脫更改錶殼尺寸的負擔。
滿足工業化量產所需要的精準度及彈性,與手工精製機芯所擁有的優良質感,是兩個必須具備的要項。尋求工業精製的製造流程、優化我們的生產線並採用最先進的製錶技術,K1機芯將是工業化量產和手工精製機芯的結合。
利用矽擒縱系統和現代工程結構技術,K1機芯可以提供65小時的動力儲存,並且達到瑞士天文台官方認證等級的精準度。由於精製生產和能夠快速擴展的量產技術,無論每年生產一千個或是十萬個機芯,都能確保每一個機芯構造的一致和穩定性。
K1機芯是我們機芯系列的根底基礎,未來的微型自動舵K2機芯和陀飛輪機芯都將共享K1機芯的核心零件。持續共享並不斷優化我們的零件,使我們的團隊在未來機芯的發展能夠加緊腳步,並進一步為瑞士鐘錶業的創新做出貢獻。
很高興與你們分享K1機芯的動畫短片,這個將Horage推向全世界的K1機芯。
下次見…
蘭登·史特林
Comments